主题活动

我校开展“我们的节日·春节”系列实践活动(四)

作者:管理员  编辑:王  珂   张文云     审核:刘  珂   刘敏灵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1-27 10:43:35

1.png

       2024年12月4日,中华民族传统佳节——“春节”申遗成功。

    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。回望2024年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作出重要阐述,他指出:“中华文化五千年,还要进一步挖掘,深入研究、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,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,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,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,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。”

      为进一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,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让广大师生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,我校特组织并开展了“我们的节日—春节·元宵节”系列主题实践活动,希望通过传统节日这一连接古今的纽带,让学生们在品味传统节日意蕴的过程中,实现跨越历史、超越时代的价值共鸣,传承千百年来蕴藏在传统节日里的文化血脉。

蒸馒头的来历和习俗

2.jpg

     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民谣:“二十八,把面发”、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,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、二十九这两天,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过年的主食了,也就意味着,从今天开始,就正式进入新年倒计时了。

     腊月二十八这一天,北方人习惯蒸馒头,南方人习惯蒸年糕。在北方老辈人的眼中,这天一定要把馒头蒸好,因为这代表着各家的“面子”,“蒸”寓意生活蒸蒸日上,日子越来越好、生活越来越美;很多南方人,在这一天打年糕、蒸年糕,年与“粘”同音,糕与“高”同音,寓意合家团圆、步步高升,这些都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祝愿与向往。

     作为以面食为主的地区,北方过年蒸馒头是延续至今的传统民俗之一。二十八发好的面,就要开始蒸馒头了,人们尽情发挥想象,把馒头做成寿桃、小动物等各种造型,还有在制作过程中加了其他配料的馒头,如枣馍、福馍、寿桃馍等等。以前人们做这些面塑或面点,是因为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要上供,但当时的百姓大多较穷,买不起鸡鸭鱼肉,所以都会用面做一些进行替代,而现在人们做的这些花样繁多、热气腾腾的“花馍”,则寓意着吉祥幸福,生活和美,更为新年增加了甜蜜、喜庆的氛围。

3.jpg

藏在面食里的“年味”

 腊月二十八这天,一家人齐上阵,蒸馒头,捏图案,大家热火朝天,其乐融融。快来看,同学们在家人的指导下,一起做出充满创意的各样花馍,他们在劳动实践的同时,也表达了各自对新春的期待和祝福!

 看,同学们和面、发面、排气、醒面等工序一气呵成,通过揉、切、捏等方法认真制作面团,在大家的辛苦劳动中,一个个馒头,包子就做好了。

     今天,同学们参与的发面、蒸馒头,不仅是新春劳动实践活动的延续,更是他们和家人一起参与家中过年筹备食物的大事件,是新时代少年们理解传统习俗,参与传统习俗,并传承传统习俗的重要方式!同学们在劳动中成长,也在劳动中深刻体会了课上所学的知识,这样的实践活动将是同学们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。

     期望在新的一年,我校的学子们能够在更多的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,在不同的体验中,知行合一、全面发展、茁壮成长、逐梦未来!


新乡经开区第一初级中学 地址:河南省新乡经开区花园路与永安街交叉口 邮编:453000 电话:0373-3683337

ICP备案:豫ICP备2023007011号 豫公网安备41070002000131号

公众号

视频号

抖音号

官方微信